作者: TELDAP DVD企編 黃雅勤

在接觸teldap以前,沒想過學術領域的跨界潛力無限,也不知道在這個大計劃裡頭,藏了這麼多好玩的概念與有趣的可能性。這其實不能怪我,不然你可以先試試看,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這幾個字去做聯想,你會想到什麼?…超先進的數位科技、脆弱的古物、學習單…還有咧?

「有趣」?「好玩」?「創意」?「開放」?@#*$不可能吧?!

不過,一旦你進入teldap的網站,開始接觸這個計畫,這些詞句就能在聯想時從腦袋裡奔跑出來。

很幸運地,在進行第一次訪問的時候,遇到了「跨界高手」邱澎生博士,為我們打開認識這個計畫的大門,也誘發我們以更多元的眼光去看待知識的跨界思維與連結。

邱教授是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副研究員,一位溫文儒雅的歷史學者,他一開始就跟我們分享他經營部落格的「滄桑史」。他說,自己經常會寫一些與歷史相關的文章PO到網路上,希望與更多人分享歷史研究的樂趣。可惜的是,儘管花費不少時間、嘔心瀝血書寫出自己頂滿意的作品,網路點閱率卻總是跌停板。後來,他思考大眾趣味性、創新性的部分,就在這個時候,「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行科技計畫」──簡稱teldap的整體計畫內容,正好提供他「學術跨界」的想法,從這裡去創造歷史趣味,拓展思考的廣度。

他舉了幾個例子,其中之一是「淡新檔案」。「淡新檔案」是清朝中晚期淡水廳與其後新竹縣一個地方層級的檔案,裡頭有一個爭奪林地的糾紛資料。他說,原本在閱讀這個檔案時,僅僅當它是個訴訟案件,但透過teldap跨學科的數位資料整合後,他會進一步思考這個山林地所種的經濟作物是相思樹,它的標本如何取得?歷史不只連結到社會學,更將植物學也帶進來,或許還跟動物有關,因此,他不封閉在人文學科裡頭做研究,而開始關注與自然學科之間的對話、交流。

邱教授另外又舉了一個民俗節日「端午節」為例,站在歷史學科來看,可以研究端午節的歷史故事、研究宋明清朝有關端午節的書畫作品,不過一旦進入teldap透過「學術跨界」的概念去找尋,「數位島嶼」計畫裡頭所蒐集的現代龍舟競賽照片、台灣外籍新娘學包粽子的影像短片,都能夠與原有的「典藏故事」、「典藏品」相互整合,使「端午節」的形象與時代意義更形豐富。透過整合,一個簡單的節日,都能匯聚出這麼龐雜的資料、引發出如此多元的思考方向。

幾天後,我們拜訪了中研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的廖泫銘教授,他也在訪談中提到學術跨界的樂趣。他指出,這個計畫將空間資訊與歷史緊密串連。舉例來說,在考古計畫中,必須記載考古發掘的位置;在做動植物標本採集時也要記載當初採集地點,透過GIS的先進技術,歷史研究人員可以在地圖上看到不同時期文物的空間分佈,當然也意味著空間資訊的建構還包含了時間的推移,跨足過去、現在、未來。廖教授認為,像這樣的議題是過去從事GIS工程師不會去思索、碰觸的部分,但藉由這個大計劃,科技技術與資訊典藏內容跨界結合,學科與學科之間得以相互合作,讓GIS多了文化內涵,也使得研究內容更為有趣、更具挑戰性。

現在,請你再聯想一次,「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可以讓你想到什麼?1秒、2秒、3秒…好啦,可別光想,趕快打開電腦,上網去體會「學術跨界」的有趣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