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黑大咽齒鯛學名:Macropharyngodon negrosensis台灣俗名:石斑龍、娘仔魚、黑大咽鸚鯛、黑曲齒鸚鯛、黑鸚鯛大陸名:胸斑大咽齒魚
中文名:黑大咽齒鯛學名:Macropharyngodon negrosensis台灣俗名:石斑龍、娘仔魚、黑大咽鸚鯛、黑曲齒鸚鯛、黑鸚鯛大陸名:胸斑大咽齒魚
- 識別資訊
-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90_083
- 著作者
- 命名者:Herre, 1932
- 資料類型
-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 主題與關鍵字
- 科中文名:隆頭魚科
- 描述
- 型態特徵:體長形,側扁。頭高;吻尖。上下頜前方各二對犬齒,上頜外側一對向後方彎曲,上頜後方有一犬齒。前鰓蓋骨後緣平滑,僅後下方游離;鰓膜與峽部相連。鱗片中型,吻部、頰部與鰓蓋裸露。D. IX, 11;A. III, 11;P. 12;L.l.27;胸鰭圓形;腹鰭尖形,第一棘或延長;尾鰭圓形。體黑褐色,成雄魚每一鱗片具藍白色橫線,頭具不規則藍白帶,幼魚及雌魚身體及頭部具許多細白點;胸鰭透明,基部黑色;背鰭與臀鰭黑褐色,具白色斜蟲紋;尾鰭透明,鰭條具成列的黑點,雄魚上下緣具寬黑帶。
-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水表層到深約32公尺的砂礫、巖礁岸都有它的芳蹤,尤其是亞潮帶的珊瑚礁平台、潟湖外圍及向海陡礁區等。以小蝦、軟體動物、海星,以及多毛類之蠕蟲等為食。
- 地理分佈: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安達曼海到薩摩亞,北至日本、台灣,南至大堡礁海域等。台灣除西部外,各地巖礁海域皆有分佈。
- 漁業利用:小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豔,是較適合水族觀賞的魚類。可食用,但個體小,較無食用價值。
- 出版者
- 負責人:邵廣昭
- 日期
- 資料修訂日期:2006-11-15
- 來源
-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 語言
- 中文;英文
- 管理權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授權條款




- 授權聯絡窗口
-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