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卡羅鸚鯉學名:Calotomus carolinus台灣俗名:鸚哥、蠔魚、菜仔魚(雌)大陸名:星眼絢鸚嘴魚
中文名:卡羅鸚鯉學名:Calotomus carolinus台灣俗名:鸚哥、蠔魚、菜仔魚(雌)大陸名:星眼絢鸚嘴魚
- 識別資訊
-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92_002
- 著作者
- 命名者:(Valenciennes, 1840)
- 資料類型
-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 主題與關鍵字
- 科中文名:鸚哥魚科
- 描述
- 型態特徵:體延長而略側扁。吻圓鈍;前額不突出。外齒分離而未癒合成齒板;閉口時上頜齒會覆蓋下頜齒;上頜前端齒呈寬扁狀;上咽骨每側有咽頭齒三列,下嚥骨之生齒面寬度大於長度。背鰭前中線鱗約3-4(通常為4);頰鱗1列,4-5個,鱗片大型。胸鰭具13軟條;尾鰭於幼魚時圓形,雌魚圓形或截形,雄魚時為內凹形。初期階段(IP, Initial phase)的雌魚體色單調,為棕色,散佈有白色斑點;胸鰭後緣具白緣。終期階段(TP, Terminal phase)的雄魚體呈紅褐色及綠褐色間,鱗緣為橘色;頭為深綠褐色,眼睛四周及吻部具有輻射狀的橘紅色斑紋;背鰭及臀鰭為深綠褐色,上有兩條平行之橘色條紋,一條位於鰭之基部,另一條位於鰭之頂端;胸鰭為淺橘綠色,邊緣為白色;腹鰭為淺紅褐色;尾鰭為橘褐色。
- 棲所生態:棲息環境多樣化,如珊瑚礁台、潟湖、海草床、砂地或珊瑚、碎石、海草與雜草叢生的區域等。 各別地或形成小群魚群。以多種底棲的有硬外殼的藻類,例如,Padina 與海草等為食物。
- 地理分佈:分佈於印度-泛太平洋區,從東非到雷維拉吉哥多島與加拉巴哥群島,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台灣分佈於東部、南部及離島之小琉球、蘭嶼、綠島海域。
- 漁業利用:全年有產,以夏季最盛。肉質甜美,紅燒、清蒸皆宜,不新鮮者則可作魚鬆。以南部較盛產。
- 出版者
- 負責人:邵廣昭
- 日期
- 資料修訂日期:2006-06-03
- 來源
-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 語言
- 中文;英文
- 管理權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授權條款




- 授權聯絡窗口
-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