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皇帶魚學名:Regalecus glesne台灣俗名:皇帶魚、龍宮使者、白龍王、龍王魚、鯡魚王、地震魚大陸名:皇帶魚
中文種名:皇帶魚學名:Regalecus glesne台灣俗名:皇帶魚、龍宮使者、白龍王、龍王魚、鯡魚王、地震魚大陸名:皇帶魚
- 識別資訊
-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1133
- 著作者
- 命名者:Ascanius,1772
- 資料類型
-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 主題與關鍵字
- 科中文名:皇帶魚科
- 描述
- 型態特徵:體延長而呈帶狀,甚側扁,前部較高,向後漸細窄;標準體長約為體高之17-24倍。頭小,眼上方之頭背部陡直。體平滑,裸露無鱗。上下頜無齒。鰓耙數40-58。背鰭基底長,具軟條6 + 345-365,起始於眼上方,前方6鰭條延長,且為鮮紅色;無臀鰭;腹鰭僅一延長如絲之軟條,其上具多個膜狀突出物;尾鰭退化。體銀白色,體側具許多個大小不一之暗斑。形態形質及分類地位尚待深究,日本學者使用Regalecus russelii(勒氏皇帶魚)為其學名(Nakabo, 2002),Regalecus russellii應為誤拼之學名;Olney(2003)認為Regalecus glesne才是有效種名,我們採用後者。
- 棲所生態:大洋性中層巡游魚類,偶出現於近海及沿岸,生態習性不清楚。其棲息深度約由表層至1000公尺之間,一般在200公尺以上,繁殖季節及幼魚期時會巡游至表層。主要攝食磷蝦(浮游性甲殼動物)、小型魚類及烏賊等。皇帶魚又有地震魚之稱,因為漁民認為牠常於地震過後出現,是否受地震時海底擾動所驚嚇而游到淺海處仍須查證。是現今硬骨魚類中體長最長的魚種,最大體長可達11公尺。
-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臺灣發現於北部、東部、東北部及西北部海域。
- 漁業利用:罕見魚種。
- 出版者
- 負責人:邵廣昭
- 日期
- 資料修訂日期:2012-03-07 11:08:48
- 來源
-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 語言
- 中文;英文
- 管理權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授權條款




- 授權聯絡窗口
-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