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花點石斑魚學名:Epinephelus maculatus台灣俗名:石斑、過魚、花鱠、鱠仔大陸名:花點石斑魚
中文種名:花點石斑魚學名:Epinephelus maculatus台灣俗名:石斑、過魚、花鱠、鱠仔大陸名:花點石斑魚
- 識別資訊
-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2545
- 著作者
- 命名者:(Bloch, 1790)
- 資料類型
-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 主題與關鍵字
- 科中文名:鮨科
- 描述
- 型態特徵: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8-3.1倍。頭背部弧形;眶間區平坦或略凸。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下頜約2列。鰓耙數8-10+15-17。前鰓蓋骨後緣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49-52;縱列鱗數102-120。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I,軟條12-14;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幼魚體呈黃褐色,具有許多黑色斑點及斑駁以及白色斑塊及斑點。成魚頭部、體側及各鰭淡褐色,滿佈許多緊密相連之六角形暗褐色斑點;體背側另具2個大型區域的黑色斑塊,此黑色斑塊前方,各具白色區域。背鰭硬棘部尖端黃色。
- 棲所生態:幼魚棲息於淺的珊瑚石礫區水域,成魚則棲息於潟湖區的珊瑚礁頭及深達100公尺以內向海的礁區。以魚類、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為食。
-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可可斯-基林群島至印尼,南中國海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羅得豪群島。台灣南部、西部、東北部及澎湖海域有產。
- 漁業利用:具經濟性之食用魚,或用於水族館展示。一般漁法以延繩網及一支釣捕獲。清蒸食用佳。因食物鰱之故,可能含有熱帶海魚毒。
- 出版者
- 負責人:邵廣昭
- 日期
- 資料修訂日期:2006-06-03 00:00:00
- 來源
-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 語言
- 中文;英文
- 管理權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授權條款




- 授權聯絡窗口
- 許婉蓉小姐
02-26521885 轉316
sofia@gate.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