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玳瑁石斑魚學名:Epinephelus quoyanus台灣俗名:石斑、過魚、黑貓鱠、花鱠、深水鱠仔大陸名:玳瑁石斑魚
中文種名:玳瑁石斑魚學名:Epinephelus quoyanus台灣俗名:石斑、過魚、黑貓鱠、花鱠、深水鱠仔大陸名:玳瑁石斑魚
- 識別資訊
-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2554
- 著作者
- 命名者:(Valenciennes, 1830)
- 資料類型
-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 主題與關鍵字
- 科中文名:鮨科
- 描述
- 型態特徵: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8-3.2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微凸。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下頜約2-3列。鰓耙數6-8+14-16。前鰓蓋骨後緣微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48-52;縱列鱗數80-96。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I,軟條16-18;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頭部、體部及各鰭淡色,均有圓形至六角形暗斑密佈,斑間隔之狹窄自成網狀圖案;腹部在胸鰭基部前方具2條暗色帶;胸鰭斑點不甚顯著。
-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近岸碎屑的珊瑚礁區,幼魚常被發現於潮池。以甲殼類、小魚及蠕虫為食。
- 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至澳洲。台灣各地皆有產,以澎湖產量較多。
- 漁業利用:具經濟性之中小型食用石斑。一般漁法以流刺網、陷阱法、延繩網及一支釣捕獲。清蒸食用佳。因食物鰱之故,可能含有熱帶海魚毒。
- 出版者
- 負責人:邵廣昭
- 日期
- 資料修訂日期:2006-06-03 00:00:00
- 來源
-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 語言
- 中文;英文
- 管理權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授權條款
- 授權聯絡窗口
-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