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長鰭短額鮃學名:Engyprosopon macroptera台灣俗名: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大陸名:長鰭短額鮃
中文種名:長鰭短額鮃學名:Engyprosopon macroptera台灣俗名: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大陸名:長鰭短額鮃
- 識別資訊
-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2708
- 著作者
- 命名者:Amaoka, 1963
- 資料類型
-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 主題與關鍵字
- 科中文名:鮃科
- 描述
- 型態特徵:體長卵圓形;兩眼均在左側;背緣突起。頭大;吻短鈍,雄魚具吻棘。雄魚眼間隔較寬而凹陷,雌魚及小魚較窄。口小;上頜骨稍短,上頜延伸至下眼前緣下方;上頜具二行尖銳錐狀齒,下頜具一行;腭骨無齒。鰓耙短不呈鋸齒狀,第一鰓弓之鰓耙數0-2+10-12。眼側被中大弱櫛鱗,盲側被圓鱗;背鰭與臀鰭鰭條均被鱗;眼側具側線,盲側無側線;側線鱗數39-44。背鰭正常,具軟條數88-93;臀鰭正常,具軟條數66-68;左右腹鰭不對稱;胸鰭延長,以第2鰭條最長,長於頭長;尾鰭尖圓形。體淡褐色,鱗後緣較暗,眼緣、吻部及下頜後端附近有褐色小點,各鰭淡黃色,胸鰭有3-4條褐色點狀紋,尾鰭無大形黑斑;雄魚盲側除了頭部為乳白色外,餘為淡褐色,雌魚全為乳白色。
-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質或石礫底質床上,白天不太活動,靜靜地平貼在砂泥底床上,到了晚上才出來覓食,主要以底棲無脊椎動物或小魚為食物。多變的體色能融入周遭景物,藉以欺敵。
- 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台灣、南中國海等。台灣分布於南部及西南部海域
- 漁業利用:通常是用底拖網或底流刺網捕捉,體型較小,一般皆加工作扁魚酥或以下雜魚般利用。
- 出版者
- 負責人:邵廣昭
- 日期
- 資料修訂日期:2010-09-13
- 來源
-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 語言
- 中文;英文
- 管理權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授權條款
![](images/cc/cc.svg)
![](images/cc/by.svg)
![](images/cc/nc.svg)
![](images/cc/nd.svg)
- 授權聯絡窗口
-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