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物:戈形器
- 識別資訊
- 登錄號:ZT0156223
- 資料類型
- 主題:考古遺物
- 描述
- 材質:石—板岩
- 形制:共出土99件,也是數量相當多的石器,但大多因為使用而缺損嚴重,質地主要為板岩。製造方式通常為打剝、切鋸後磨製而成,外形近於青銅的戈,刃部在一邊,通常磨製中鋒近平或凹入成凹弧狀,使用多為軟性消耗。雖然一般認為戈作為兵器使用,但實際上可能作為農業使用,為收穫穀類作物的工具。 這類器物是大馬璘文化的特有器物,埔里的水蛙堀遺址也發現很多同類型的戈形器,但卻少見於同一時期台灣其他史前文化中,鄰近的濁水溪流域與大甲溪流域幾乎不見這種戈。
- 日期
- 文化年代:新石器時代
- 考古學文化:大馬璘文化
- 來源
-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計畫---考古資料數位典藏系統(http://ndweb.iis.sinica.edu.tw/archaeo2_public/System/Artifact/Frame_Advance_Search.htm)
- 語言
- 中文
- 管理權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http://www.ihp.sinica.edu.tw/)
- 授權聯絡窗口
- 請連結至「史語所藏品圖像授權申請」網站申請授權,網址:
https://copyrite.ihp.sinica.edu.tw/ihponlinec/ihponline?@@0.839784801413984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