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擬尖鰭海鰗鰍學名:Bregmaceros pseudolanceolatus台灣俗名:擬尖尾犀鱈、海鰗鰍大陸名:擬尖鰭犀鱈
中文種名:擬尖鰭海鰗鰍學名:Bregmaceros pseudolanceolatus台灣俗名:擬尖尾犀鱈、海鰗鰍大陸名:擬尖鰭犀鱈
- 識別資訊
-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95467
- 著作者
- 命名者:Torii, Javonillo & Ozawa, 2004
- 資料類型
-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 主題與關鍵字
- 科中文名:海鰗鰍科
- 描述
- 型態特徵:體延長,側扁。頭短小,被海棉狀皮膚。口中型,由吻端斜開;上下頜、鋤骨有齒,腭骨無齒。鰓裂廣;左右鰓膜癒合,但在喉峽部分離。體被中型圓鱗,易落;頭部無鱗;無側線;縱列鱗數。背鰭兩個,第一背鰭為單一細長棘;第二背鰭呈孤形,前部高起,具軟條;臀鰭與第二背鰭相似,約略相對,起點在背鰭起點下方或略後一鰭條;腹鰭喉位,外側數鰭條延長為絲狀;尾鰭圓形或略尖。身體黑色素會隨成長改變,成魚體背具數列黑色素細胞,體腹黃色或稍淡。背鰭前葉具有一黑斑或無,胸鰭上半部深黑色,下半部透明,臀鰭接近透明或僅有少數黑色素細胞,尾鰭前半透明,後半黑色。Torii et al. (2004)重新檢視過去所紀錄之尖尾海鰗鰍(B. lanceolatus) ,並將原始模式標本中的副模標本另立為本種。過去台灣所記錄的麥氏犀鱈(B. mcclellandi)經證實為本種之誤鑑。
- 棲所生態:棲息於大陸棚底層水域,一般棲息深度在20-30公尺以內,喜結群洄游。以浮游生物為食。
-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臺灣南部至東南亞各國。臺灣分布於全島。
- 漁業利用:魚體小型,除學術研究外,不具食用價值。
- 出版者
- 負責人:邵廣昭
- 日期
- 資料修訂日期:2012-03-07 11:25:10
- 來源
-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 語言
- 中文;英文
- 管理權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授權條款




- 授權聯絡窗口
- 許婉蓉小姐
02-26521885 轉316
sofia@gate.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