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構造圖。
琴弓構造圖。
即使小提琴身為提琴家族中個頭最小的一位,它全身上下依然需要七十幾個零件方能組成。除了四根弦外,主要構造還有琴頭、琴身、琴頸、弦軸、琴弦、f字孔(f-holes,簡稱f孔)、琴馬(琴橋)、腮托等等。提琴的面板採用較柔軟的木材製作,如雲杉(spruce);背板與側板(rib)則常用楓木(maple)這種較硬的木材。小提琴的音質就取決於這些關鍵材質,以及影響木材與弦的震動頻率、反應的結構。
有著弧度的面板與背板(back)使得提琴發聲響亮、共鳴良好,琴身有腰且窄,是為了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與背板間更有音柱支撐,這可是琴的「龍骨」,左右了琴音的優劣。琴身上有著猶如數學符號 ∫ 的f孔,它們成對開在共鳴箱兩側,提供共鳴箱些許伸縮空間,讓共鳴板可以更彈性地震動,藉以幫助琴聲從共鳴箱中發出、同時也決定了琴的音高與音色。
演奏小提琴,還需要一把琴弓,它相當於演奏者手臂的延伸,擔當詮釋樂曲的重任。琴弓則由弓頭(弓靴)、弓桿、弓毛等主要結構組成,其中在弓根用於固定弓毛的一種零件,就是馬尾庫(frog,又稱弓根滑塊),多半使用黑檀或銀製成,也有一些製弓師會改以龜殼、象牙、金等各種別具意義的材質來製作,並綴以多樣紋飾;其外有螺絲,可調節弓毛的鬆緊:一把琴弓的個性,可說是從馬尾庫上展露無遺。
在CCC創作集第七集裡的漫畫「物魂」,出現了一把絕世名琴。這把琴要先由克里蒙納學派 (Cremona School)說起,安德烈•瓜奈里(Andrea Guarneri)是此學派下傑出的製琴師之一,而耶穌•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u)即是師承此學派及祖上安德烈。耶穌•瓜奈里製作的琴充滿獨創性與個人風格,而這把名琴「奧雷•布爾」,於一七四四年製,是耶穌•瓜奈里最具特色的作品,曾為挪威小提琴家大師奧雷•布爾(Ole Bull, 一八一○至一八八○年)的持有琴。布爾為推動挪威民族運動不遺餘力,被視作挪威民族英雄,這把他生前的愛琴也因而被稱作「奧雷•布爾」。 此琴擁有神奇巨砲般的音色,被認為是耶穌•瓜奈里的遺作。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臺南市奇美文化基金會)
這把「奧雷•布爾」擁有極為平坦的拱型結構(arching),從優美雅致的f孔與充滿個性怪癖的琴頭(scroll)渦卷設計,可體會到耶穌•瓜奈里終其一生永不停息的創造活力。琴身總長為三十二點五公分,塗漆雖較為稀薄但恰如其分,呈現溫暖的黃橙色澤。它的雙拼面板(two-piece belly)是由兩塊不相稱且不同年份的雲杉木拼板而成;背板則由兩塊楓木所製成。背板的木頭品質極佳,有色彩鮮明而呈波狀的虎紋(flame),側板木頭的斜線虎紋也相當均勻,與背板極為相稱。
「奧雷•布爾」的原始標籤「Joseph Guarnerius fecit Cremone anno 1744 HIS」。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臺南市奇美文化基金會)
側板的斜線虎紋極為均勻。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臺南市奇美文化基金會)
雙拼背板的虎紋相當鮮明醒目。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臺南市奇美文化基金會)
突出的琴眼(eye)似乎展現了耶穌•瓜奈里迅速敏捷的磨銼挖鑿之手藝,其刀鑿痕跡亦相當明顯。琴頭的捲紋色澤較為黯淡,其背面凹槽(fluting)的刀鑿痕跡清楚可見。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臺南市奇美文化基金會)
這把傳奇的小提琴,於一九九二年由奇美文化基金會所購得,在奇美提琴博物館中備受矚目,曾四度出借至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挪威卑爾根葛利格博物館(Edvard Grieg Museum)、法國巴黎音樂博物館(Musee de la musique),以及挪威紀念布爾的電影中亮相。
延伸閱讀:
CCC7:物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