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 台灣寶貝--貝類與人文多樣性系列(8-6)
「育」--貝類與宗教、民俗、教育的關係
世界各民族的宗教活動多少都與貝類有關,或製成法器、或為崇拜的神祇、或成為與宗教有關的持物或法器。例如:佛教的《無量壽經》說:「又其國土,七寶諸樹,周滿世界,金樹、銀樹、琉璃樹、玻黎樹、珊瑚樹、瑪瑙樹、車渠之樹;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其中的車渠,就是雙殼貝類的硨磲蛤。藏傳佛教以鉛螺為聖貝(或稱白螺、法螺、寶螺等不同名稱)製成法器(巫文隆,2004、2005a、2005b)。佛經上說:「法螺一吹,天上諸眾善神皆至!」從這一句經典話語,不難看出吹法螺可以召集天上的天龍八部等天兵、天將、諸眾善神等,來到世間,保護大家。如果從聲學及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吹法螺的聲音,比較低沈,表示聲音頻率低,但是能量卻很高,可以傳到較遠的地方。所以,這種螺聲很適合作為傳聲與溝通的媒介。在澎湖、宜蘭等地區的海邊,早期有「牽罟」的漁業行為,就必須有吹「罟螺」的傳統習俗。墨西哥原住民崇拜蠍螺為神祇、十字軍東征時,信徒們會佩戴十字架為圖騰的標記,以為彼此互相辨識獲認同,這是以海扇蛤為基底,將紅色十字架,塗繪在白色海扇蛤上面,作為辨識敵我的一種配飾或暗號。
貝遺址的證據
台灣考古學者在北部的圓山、十三行、淇武蘭(簡士傑等,2008)、墾丁鵝鑾鼻等地的貝塚遺址地區,發現多處史前的遺址,之後又陸續挖掘出多具石棺,可以從其中的成人石棺中,挖出貝殼手環、貝環等陪葬飾物。在日本彌生時代也常發現貝環(圖30),推測與當地生活方式有關。而鵝鑾鼻公園附近,可能是千年前大型墓塚,考古學界已經進行深入的研究。以較為仔細的方式檢視過石棺,北側較小棺木內發現未磨合痕跡的牙齒,可證實為幼童棺具,現場也看到兩只毫無雕紋的貝環,另外在相鄰的成人石棺,左棺發現夜光蠑螺、右棺硨磲蛤擺在腳的附近,這些都是貝類遺址的證據。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長張光直教授曾發表的河南濮陽M45號墓葬所出土的「蚌殼擺塑龍虎圖」(圖30-05),也代表著先民智慧與信仰(張光直,1994)。
|
|
南鄒貝神祭
人類對於自然萬物大都心存敬畏的心態,也自然而然地將萬物敬為神祇,例如石頭公、老樹頭公、虎爺、日神及月娘等等,都是民間相傳已久的神靈,這多多少少是前人以他們的智慧,教育我們要有「敬天愛地」的觀念與思考。而自古以來,貝類和人類的關係相當密切,因此筆者很早就全力搜尋以貝類作為祖靈或神祇祭拜的民族,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到目前為止,終於找出三個民族會祭拜貝殼:在墨西哥有一族以蠍螺為祭拜對象,在中國西南地區西雙版納附近基諾山的基諾族會祭拜白螺,而台灣高雄縣桃源鄉的南鄒族,則有貝神祭的傳統,但日據時代結束後,就未再有類似的祭典。2003年左右,筆者開始探討與訪查高雄縣桃源鄉沙阿魯哇族失傳已久的「南鄒貝神祭」(圖31),也完成《南鄒貝神祭》專書的全記錄(巫文隆,2003)。
|
|
百貝字帖
從人類有文字以來,【貝】字可能已經有了(圖32),
圖32-01.古文的一期乙貝字 |
圖32-02.古文的前期貝字 |
圖32-03.古文的前期貝字 |
圖32-04.古文的時期貝字 |
因為貝類不只是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貝類在當時,還被用作貝幣的以物易物媒介。隨著甲骨文的出現,【貝】字開始多元化(圖33),
圖33-01.中研院甲骨文貝字 |
圖33-02.甲骨文前期貝字 |
圖33-03.甲骨文鐵器期貝字 |
但是仍然離不開是「兩片貝殼」的象形文字。隨著鐘鼎的使用,鐘鼎文、金文的銘文記錄中,也可以發現【貝】字(圖34)。貝字的寫法開始出現另一種多樣的變化,經過一段時間的字體演進,貝字由原來的雙殼象形文,轉變為螺殼象形文的歷程,如果從貝類學與文字學的雙重角度,「貝字」是值得深入探討,這是頗為饒趣的字體變化。
圖34-01.金文的兄癸卣嘯堂貝字 |
圖34-02.金文的坒角貝字 |
圖34-03.金文的錫貝鼎古鑒貝字 |
圖34-04.金文的孟爵古籀補貝字 |
圖34-05.金文的季娟鼎嘯堂貝字 |
圖34-06.金文的效卣貝字 |
圖34-07.金文的德鼎貝字 |
圖34-08.金文的遽伯簋貝字 |
圖34-09.金文的天君鼎貝字 |
圖34-10.金文的剌鼎貝字 |
圖34-11.楚系簡帛文貝字 |
圖34-12.說文貝部貝字 |
圖34-13.小篆貝字 |
圖34-14.華康古印體貝字 |
圖34-15.金梅毛草書貝字 |
圖34-16.華康隸書體貝字 |
圖34-17.華康標宋體貝字 |
圖34-18.細明體貝字 |
圖34-19.超研澤粗魏碑貝字 |
圖34-20.華康楷書體貝字 |
圖34-21.全真行書貝字 |
貝字百譜
漢字是由象形、會意、指示、轉注、形聲、假借等六種方式所發展形成的。經由幾本重要的字典及辭典等的全搜紀錄,含有【貝】字的漢字中,約有1,200字左右。仔細分析這些含【貝】部首的漢字,不難發現有貝部首的漢字,大部分都與金錢交易有很大的關係,如買、賣、賺、賠、賄、賂等等。因為古人在尚未發展出錢幣交易之前,貝殼就被拿來當作以物易物的對價媒介。在台灣貝類資料庫網站的「貝字百譜」子資料庫中,除了漢字本身之外,還包含有該字的讀音 (含破音字)、解釋及例句等相關資訊,我們進而設計了「貝」字的組裝電玩遊戲,可以教導國中小學生認識漢字,歡迎參考台灣貝類資料庫 (http://shell.sinica.edu.tw ) 的「貝人文資訊網站」。
為了能夠拉近民眾與貝類的距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軟體動物學研究室」計畫藉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的「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推廣服務辦公室」主題展覽,展示與分享「本土貝類數位典藏研究計畫」所累積的研究經驗與成果,歡迎大家踴躍來參觀!
本次特展,除了展現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學術精神與成果外,我們將以台灣貝類資料庫網站http://shell.sinica.edu.tw (圖a) 為主要核心,進而著重於「貝文化」課題的思考,作較為深入的人文詮釋與展示。目的在於達到「全方位認識台灣貝類的生態面與文化面,多面向解讀台灣代表性貝類與貝器文物」的願景 (巫文隆,2005);因此在特展中將針對「食--貝類與人類的飲食」、「衣--貝類在人類服飾中的角色」、「住--貝類有關的人類建築工藝」、「行--貝類與人類的行與溝通」、「育--貝類與宗教、民俗、教育的關係」和「樂--貝類與人類休閒娛樂的結合」等六個面向與主題,作有系統的展現,希望大家共同體認當前人類文明社會的兩個重要課題--【野生動物保育】與【環境保護】。
展覽時間:2010年05月17日~2011年01月31日
展覽地點: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二樓
主辦單位: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中央研究院機構計畫
承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本土貝類數位典藏計畫
協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
展覽與活動參考網站: 寶貝 台灣寶貝特展網站: http://shell.sinica.edu.tw/ShellExhibit/
圖a-01.台灣貝類資料庫網站入口網 | 圖a-02.台灣貝類人文資料庫網站 | 圖a-03.台灣貝類網絡整合資訊網 |
圖a-04.台灣貝類網絡整合資訊網人文區 | 圖a-05.台灣貝類網絡整合資訊網生物區 |
參考文獻
張光直,1994,仰韶文化的巫覡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4本。
巫文隆,2004,從乾隆特展的『右旋白螺』談起,《故宮文物》,204:84-87。
巫文隆,2003,《梅花與貝神的邀約》,1-63頁,高雄縣政府,高雄,台灣。
巫文隆,2005a,貝文化-貝類的人文詮釋。台灣海中異寶,158-162頁。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台灣。
巫文隆,2005b,《貝-有殼的世界》,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發行,1-37頁,台北,台灣。
簡士傑.邱水金.陳有貝.巫文隆,2008,從蘭陽地區貝類相觀點探討宜蘭環境變遷,宜蘭研究7:247-275。宜蘭縣史館,宜蘭,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