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生地蘇格蘭格拉斯哥完成神學課程後,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一八四一-一九二一)接受英國基督長老會的指示,前往遙遠的臺灣傳教。彼時,民眾對於基督教並不了解,宣教師們在佈道時也遭遇許多阻礙。西元一八七五年發生了「白水溪(今嘉義白河)事件」,甘為霖所在的教堂遭當地土豪縱火焚毀;而今在嘉義白水溪教堂外,尚立有「甘為霖牧師遭難紀念碑」。

即使如此,仍澆不息甘為霖對這片土地的熱情。經過多年相處之後,甘牧師已經漸漸融入臺灣南部的風土民情,對於民眾推薦給他的食物幾乎來者不拒,彼此的信任感油然而生。為了在臺南府城洪公祠開設盲人學校訓瞽堂,他還特地先回格拉斯哥的宣導會募款五百英鎊。在訓瞽堂中,甘為霖除了延聘臺籍教師教授四書五經之外,他也親自教導盲生聖經內容,甚至是鑿製凸字的技巧與按摩技藝。

這位盲人教育的先驅在臺服務歷時四十餘年,不但埋首於宣教事工,也留下許多著作,如《台灣見聞錄》、《福爾摩沙素描》等,並編纂《廈門音新字典》與俗稱「甘字典」的臺語白話字典;至今,後者仍被流傳使用。

甘為霖腸胃不適

在馬偕的日記裡,記載了甘為霖大啖牛津香腸後腸胃不適的情形。

圖片來源牛津與馬偕學堂

 

參考資料:

許雅琦、陳珮馨譯(2005年)。福爾摩沙素描:甘為霖牧師台灣筆記(原作者:甘為霖)。臺北市:前衛。

 

延伸閱讀:

CCC4:異人街頭快照

開回臺灣的慢船──心繫臺灣原住民的森丑之助

攝影、單車、留聲機──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的樂活年代

只是忘記回家──永留南國的鹿野忠雄

帶著鉗子去佈道──馬偕博士行醫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