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影響著漢民族的文化風俗至為深遠,形塑了漢武帝之後的中國,而儒家的開創者—距今兩千多年前誕生於魯國鄒邑(今山東曲阜)的孔子在隋朝時被奉為先師、唐太宗時再奉為先聖,歷經朝代更移香火祭祀不絕。在祭孔釋奠典禮中於孔廟演出的佾舞源起於周朝的雅樂舞,以禮、樂相互搭配進行的儀式,來表現對於祖先的崇敬之情,起初祭孔使用的是禮同諸侯的六佾舞,但後來為了彰顯孔子的地位,有些地區改採為儀同天子的八佾舞。今日臺灣祭孔的佾舞多為文舞,由排列整齊的佾生手持籥翟依照既定的動作獻禮演出,並配合奏樂的樂生與司儀的禮生來完成祭儀。而臺灣早年的佾生服裝以清朝的馬褂為主,其後在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影響之下,由政府組成相關委員會制定儀式步驟,並將服裝更改為今日習見的明黃色長袍。除此之外,近年來女性也共同加入了祀典行列,象徵著祭孔禮儀的與時俱進。

祭孔習儀

祭孔習儀。

(圖片來源:張正毅先生提供)


延伸閱讀:

CCC4:四季慶典

聖子降臨——屏東萬金天主堂聖誕慶典

高歌共舞——阿美族豐年祭

代天巡狩•送王燒船——臺灣王船信仰

直上碧霄——平溪元宵放天燈

高山獵手——布農族射耳祭

人神鬼魂、中元同樂——客家義民節

水燈映路慰孤魂——中元放水燈

踏雪尋桐——客家桐花祭

祭魂與濟饑——搶孤雙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