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眾人之事,而在台灣社會,政治又因為納入了選舉這項要素,而顯得更加多采多姿。年底五都選舉牽動政黨板塊游移,自然是眾人注目焦點;一下子某某宣佈脫黨參選、一會某某宣佈絕對沒有利益交換,每天的政治新聞都如同推理懸疑劇一般精彩,讓網友Follow得如痴如醉,言詞交鋒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無論如何,數人頭總比打破頭要來得和平多了!

回顧中國秦漢王朝興替之際,項羽劉邦之間的英雄對決,讓戰火延燒到中土全境,譜出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史詩,直到今天霸王別姬的故事,仍然勾起懷古之幽情。可是追根究底,項劉二位之所以會走出武裝抗暴路線,完全也是和秦王朝「執政失敗」有著切身關係,吃飽穿暖誰要造反啊!獲得勝利的漢王朝,又是如何看待先前秦漢之間的「政權輪替」呢?

在上古中國,「鼎」具有極重要的象徵意義。相傳夏朝大禹開國之後,使用來自天下九州貢奉的金屬鑄成九個大鼎,作為國家權威的象徵。九鼎在傳統歷史觀點中,也成為夏商周一脈相傳的國家重器。不過,在周幽王運用烽火臺戲弄諸侯、玩得太過火導致西周變成東周,東周苦撐數百載又被秦國滅亡之後,九鼎的下落也就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歷史之謎。

根據維基百科,人們對九鼎下落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一點也不浪漫,就是發了個大洪水,九鼎從此淹沒水中不復見。第二種說法更加不浪漫,據說東周末期財政困難,周王雖然沒有揮霍無度、但也沒有彭總裁之材替他挽救財政,只得把這傳國寶器給融了賣掉籌措王家生活之資。

第三種說法不單離奇、還帶點浪漫色彩,據說九鼎自從夏禹鑄鼎算起,也經歷千百載的光陰,早已有了靈氣。東周滅國後,這九鼎雖然沒有能力保護姬家的天下,但也不願成為贏家玩物。當秦王派人浩浩蕩蕩將九鼎運往咸陽城,路經泗水今天中國山東濟寧時,寶鼎竟然一躍而起遁入水中,自此再不見蹤影。後來秦始皇統一天下,巡行天下經過泗水時,聽到這個饒富興味的傳說,即刻動員地方官佐民伕全力打撈,但在眾人即將把沉鼎拉出泗水的當下,不知何方突然飛來一條龍將拉繩咬斷,寶鼎再度沒入滾滾泗水中,怎麼樣就是不肯浮出水面…。

從清代的金石學家、到民國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學者們對於山東一帶的漢朝墓室畫象,早有深入研究。從這些石刻體裁分析,「泗水撈鼎」在東漢時可是個備受歡迎的故事,諸多不同墓室都可見到這套雕刻。而在這幅山東嘉祥武氏祠石刻畫象拓印中,我們可以看到畫面左右各有一群壯丁,吃盡力氣想把寶鼎撈出泗水,但畫面中的鼎,從中竟然伸出一頭龍咬斷拉繩。如斯敘事,也正意味著兩千年前漢朝百姓的政治認同與歷史追憶吧!

中研院史語所藏:泗水撈鼎圖,呈現寶鼎歪斜的驚險場面。

中央研究院歷史文物陳列館典藏的泗水撈鼎圖,呈現的正是圖中寶鼎歪斜、似乎正在墜入水中的驚險場面(蘭文里攝影)

云云百姓渴求的無非就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而安居樂業罷!為政者受託治國,當以蒼生為念。政權興替終究只是一時之爭,即使是漢代人在石頭上刻畫傳誦那千秋萬世的大漢天威,於今也成博物館裡的陳跡。當我們嘗試把自己的生命尺度,從眼前拉大到歷史和宇宙,許多事情或許也就不那麼需要斤斤計較了。

如何欣賞泗水撈鼎拓片典藏:

  • 1.您可以造訪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二樓豐碑拓片區,即可欣賞原件。
  • 2.亦可瀏覽「漢代石刻畫象拓本」之藏品精粹。
  • 3.丁瑞茂先生所著之《樸古與精妙‧漢代武氏祠畫象》一書,亦有詳盡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