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魚的適應

海洋表層陽光充足基礎生產力高,食物充足,但白天時,專門捕食浮游植物的小型浮游動物,為了逃避表層的掠食者而潛藏於深度約數百公尺水域,待晚上才洄游至表層附近覓食,黎明時又再返回較深海域,因此一些深海魚為了追食浮游動物,也會跟著做日夜的攝食洄游。有些深海魚則是在深海中,等待上層海水沈降的食物碎屑或殘骸,或是利用發光器吸引獵物上門。為應付食物短缺,深海魚演化出上下頜可突出之巨口,而消化道具有彈性且更延長,以便貯存更多食物延長消化所需時間。深海環境中多半為肉食或腐食性動物為其一大特色。

發光器是許多深海魚的重要配備,可分為兩大類:共生菌的發光及體內化學性發光,其作用包括擬態、引誘獵物、辨識種類及配偶、或迷惑敵人。當深海魚腹部的發光器作用時,能模擬光線篩入水面時的粼粼波光,讓從下方往上看的捕食者視覺混淆,達到保護及迷惑敵人的目的。

燈籠魚

燈籠魚在海洋中脊椎動物中具有最大的生物量,是重要經濟魚類及海洋哺乳動物的重要食物。燈籠魚在頭部的前邊、眼的附近、身體側線下方和尾柄上,有排列成行或成群的圓形發光器,當然,不同種類的燈籠魚,牠的發光器的數目和排列位置也不同,有的燈籠魚尾部有一個發光的追逐器,很像汽車的尾燈;有的頭部還有一個特大的發光球,很像中國古代的燈籠。牠的發光細胞的外面圍著反光的細胞和色素細胞層發光器的上面和探照燈的結構差不多,有透鏡狀的結構,所以能發出比較亮的光。

巨口魚

巨口魚在形態上十分獨特,誇張而巨大的口上密佈許多尖銳細長的牙齒,則是牠們用來攝食的利器。此外,身體側面具有許多發光器,可以用來吸引獵物或辨識種類或性別。部分種類下頷具有可以發光的頰鬚,藉由頰鬚的擺動誘捕獵物。大口吞食是巨口魚捕食的招牌動作,由於深海的食物相當缺乏,一有機會絕不會放過,所以大小通吃,即使體型比自己還大!例如蝰魚的上下頷骨有如絞鏈狀,可以極力托出形成巨大的口。此外,頷骨上密佈許多向內生長的尖銳長牙,這些的利牙讓獵物無任何脫逃的機會。

褶胸魚

褶胸魚科為巨口魚目中的一個科,依它們的外型可分為兩個亞科,一種是細長形的莫氏光魚亞科,一種是扁圓形的褶胸魚亞科,其中褶胸魚亞科又可稱為斧魚。斧魚這個名字是根據它身體形狀而來的。他們通常身體較高並且非常的側扁,身體的前大半看起來很像斧頭的刀刃,而後半則像刀柄,所以被稱為斧魚。在他們的背部邊緣有黑色素邊,當掠食者在深海中由上往下看時,將誤以為為海的一部份,沿著腹部有成列的發光器,當掠食者由下往上看時,能使魚的輪廓不明顯而忽略它們的存在。

深海鮟鱇魚

深海鮟鱇主要的特徵是非常奇特的第一背鰭,稱為吻觸手,或是釣竿結構,吻觸手末端通常有發光器。雌雄成魚魚體有相當大的差異,幼魚在經過變態期之後,雌魚會越來越大,可達 1 公尺以上,具有釣竿結構等;但是雄魚會慢慢退化,只有 1-2 公分左右。這樣的發展是為了讓雄魚方便寄生在雌魚身上。一但寄生之後,寄生部位就會有纖維及血管連接,雄魚會吸食雌魚血液為生。深海鮟鱇的發光系統是屬於細菌發光,主要功用是引誘深海中的生物前來。

鼠尾鱈

鼠尾鱈為深海底棲性魚類中主要的一群,種類多數量龐大。除極圈外分佈於全世界各海域,多數種類生活於水深 200~ 2000 公尺海域,少數在 2000~6000 公尺深海中發現,最深的發現於 6500 公尺的海底。通常棲息在大陸棚上。以尖硬的鼻吻部掘開海床之泥沙底質覓食小型底棲動物、小型魚類或頭足類等,並使用位於頭部下方的嘴部攝食。繁殖季主要在冬末春初,於深海底床產卵,卵為浮性卵漂浮至海面上,孵化後則隨著成長漸降入深海底部。

深海鯊魚

全世界已經被科學家描述的鯊魚共有 394 種,其中有 241 種屬於深海鯊魚( 61.6% ),而又有 136 種生活於六百公尺以深的水域。深海鯊魚中,絕大部分都屬於角鯊目和真鯊目,而鯊魚的 22 種生態型態之中,就有 17 種生態型態是在深海的範圍內。目前深海底拖最常見的為角鯊和貓鯊,而全部的深海鯊魚中,只有 24 種已知有垂直迴游的習性。深海鯊魚之中,只有兩個科的角鯊類深海鯊魚可以發光,分別是烏鯊科和鎧鯊科的鯊魚。

深海魚生物學還是一個非常新的研究領域,資料仍非常缺乏,因此無法進行資源的評估和管理。許多淺海漁業來不及進行管理就已經枯竭,因此當底拖漁業往更深的海域發展時,應先對深海資源進行瞭解,才能進一步管理與利用。然而目前對於深海生物研究所挹注的支持並未成比例的增加,因此有待各方的支持與努力,才可以讓我們對於深海生物有更進一步的研究和瞭解。

線鰻

  • Nemichthys scolopaceus 線鰻 ,線鰻科。
  • 最大體長可達 130 公分。此科 全世界共有 3 屬 9 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 1 屬 1 種。俗稱線鰻是因體長如鰻一般細長,卻又比鰻的體型細,如線般細細長長故而稱之。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廖運志攝)

寬咽魚

  • Eurypharynx pelecanoides 寬咽魚 ( 大陸名 ) ,寬咽魚科。
  • 此科全世界共有 1 屬 1 種。背部具有發光器,無垂直遷移的現象。
  •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廖運志攝 )

尚未鑑定之種類,鯆魮科

  • Pavoraja sp. 尚未鑑定之種類,鯆魮科 。
  • 底棲性,世界各大洋皆有此科之蹤影,以其他底棲生物為食。
  •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 , 廖運志攝 )

尚未鑑定之種類,角鮟鱇科

  • Ceratias sp. 尚未鑑定之種類,角鮟鱇科 。
  • 深海鮟鱇幼魚會漂浮在表水層,隨著成長會漸往深層,約從 200 公尺到 6000 公尺皆可以發現他們,以全球區帶來說,大概從亞南極到亞北極都有他們的蹤跡,但地中海未曾發現過。
  •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 , 廖運志攝 )

小眼深海狗母魚

  • Bathypterois atricolor 小眼深海狗母魚 ( 大陸名 ) ,爐眼魚科。
  • 此科全世界共有 6 屬 29 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 1 屬 2 種。底棲性魚類,會利用延長的腹鰭及尾鰭站立在海底,而呈現三角形,故另有俗名稱之為三角魚。
  •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廖運志攝 )

艾齒魚

  • Chiasmodon niger 艾齒魚 ,艾齒魚科,俗名 黑狗母
  • 最大體長可達 25 公分,在台灣南部海域可見其蹤影。
  •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廖運志攝 )

波面黃魴

  • Gargariscus prionocephalus 波面黃魴 ,角魚科,俗名 角仔魚
  • 最大體長可達 30 公分 , 棲息於 20-70 公尺深之海域。
  •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 , 廖運志攝 )

螢光星衫魚

  • Astronesthes lucifer 螢光星衫魚 ,巨口魚科。
  • 最大體長可達 12 公分,小琉球可見其蹤影。
  •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 , 廖運志攝 )

黑柔骨魚

  • Malacosteus niger 黑柔骨魚 ( 大陸名 ),巨口魚科。
  • 最大體長可達 24.0 公分,棲息深度上下限為 0-2500 公尺。
  •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廖運志攝 )

串光魚

  • Vinciguerria nimbaria 串光魚 ( 大陸名 ),巨口光燈魚科。
  • 最大體長可達 4.8 公分 , 棲息 深度上下限為 20-5000 公尺。大洋性中層魚類,稚魚與成魚具垂直迴游之行為,主要在下午和傍晚覓食。
  •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廖運志攝 )

鮭魚

  • Chauliodus sloani 鮭魚 ,巨口魚科 。
  • 最大體長可達 35 公分, 棲息於超過 1,000 公尺深之海域,夜晚可能會游至近海面之水域。以海水中層之魚類和甲殼類為食。
  •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 , 廖運志攝 )

尚未鑑定之種類,巨口魚科

  • Astronesthes sp. 尚未鑑定之種類,巨口魚科。
  • 目前,全世界的巨口魚共有 9 科 53 屬約 248 種,台灣過去僅紀錄 14 種。經由本中心過去兩年來的採集,已發現到約 30 種,大多是台灣的新紀錄種。
  •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 , 廖運志攝 )

金星衫魚

  • Astronesthes chrysophekadion 金星衫魚 ,巨口魚科。
  • 最大體長可達 10 公分。
  •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 , 廖運志攝 )

螢光星衫魚

  • Astronesthes lucifer 螢光星衫魚 ,巨口魚科。
  • 大體長可達 36 公分,大陸棚與海底山街可見其蹤影。
  •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 , 廖運志攝 )

叁鑚光魚

  • Triplophos hemingi 叁鑚光魚 ,鑚光魚科。
  • 最大體長可達 36 公分。
  •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廖運志攝 )

線棘銀斧魚

  • Argyropelecus aculeatus 線棘銀斧魚> ,褶胸魚科,俗名斧魚
  • 最大體長可達 7.5 公分,廣泛分布於台灣周邊海域。 大洋性中層魚類,具明顯的日夜垂直迴游行為,白天位於 200~550 公尺間,夜晚在 80~200 公尺間。
  •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廖運志攝 )

厚巨口魚

  • Pachystomias microdon 厚巨口魚 ( 大陸名 ),巨口魚科。
  • 最大體長可達 22.1 公分,大洋性中層魚類。
  •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 , 廖運志攝 )

絲鬚深巨口魚

  • Bathophilus nigerrimus 絲鬚深巨口魚 ( 大陸名 ),巨口魚科。
  • 最大體長可達 12.2 公分, 大洋性中層魚類。
  •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 , 廖運志攝 )

密刺角鮟鱇

  • Cryptopsaras couesii 密刺角鮟鱇 ,角鮟鱇科,俗名 深海鮟鱇
  • 最大體長可達 44 公分,在台灣主要分布於南部海域。主要棲息於光線微弱或無光線之深海區,雌雄雙型,雄魚有如侏儒般短小,行寄生生活。
  •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廖運志攝 )

  • Rondeletia loricata 紅口仿鯨 ,紅口仿鯨科,俗名鯨頭魚
  • 在台灣主要分布於南部海域。 中、底層魚類,棲息深度在 100-1,130 公尺間,通常白天棲息於 750 公尺以上水域,晚上則遷移至 100 公尺左右水域。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研究室典藏,廖運志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