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

臺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近照。


是否曾在城市的一角注意到那些不再有人出入的廢棄空間?傾頹的磚瓦和荒煙漫草,加以外頭圍上的「請勿進入」黃色塑膠帶,更是讓人卻步。但這些地方都曾有人生活、使用,留下許多痕跡與故事。

像這樣的空間其實屢見不鮮,最耳熟能詳的,就是位於臺北市金山北路與市民大道的華山創意文化園區,曾經是「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北酒工場」還有「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台北第一酒廠」。但不是每個被人遺忘的廢棄場所都能有像華山這樣的歸宿,大部份的狀況是由於難以處理產權、沒有經費等等因素而使得空間閒置乃至荒廢。這些「廢墟」久而久之產生各式各樣的鄉野奇談──今日所謂的都市傳說。傳說的神祕自然會吸引好奇的人們一探究竟。

而這棟看來歷史悠久的木造建築物,是坐落於國軍北投醫院南側的「臺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遺跡,故事要從日治時期說起。在日本甫接手臺灣之際,大大小小的調查工作在臺灣各角落展開,當時的軍醫監藤田嗣章於北投視察時,注意到當地特殊地質,建議興建一座以溫泉做為療養設施的醫院,北投蘊涵的豐富地熱與溫泉因此被發崛。含有青磺的溫熱泉水不但具有改善皮膚病、痛風的療效,對於熱愛溫泉但身處異鄉的日籍士兵而言,泉水溫暖的不只身體,連疲憊的心都為之舒爽,此座醫院在日俄戰爭期間治療了無數受傷的士兵。在日本結束統治後,於民國五十五年設有精神科的基隆陸軍八二一醫院,搬遷至臺北衛戍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現址,在經過多年合併改制後,成為今日看見的國軍北投醫院,而這棟木造建築也在民國八十八年正式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

木造簷廊

因應臺灣高溫多雨氣候建造的木造簷廊。


臺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遺址的外觀為典型木造日式建築,擋雨板和簷廊是因應臺灣濕熱氣候的因地制宜,同時也能看到就地取材;將臺灣常見的綠陶應用其上。這棟木日式建築是唯一自日治時期僅存的,其餘的建物隨著時代及因應軍醫院硬體功能改建。此區現仍屬軍方管制區域,這棟木造建築在民國八十七年已正式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但是命運乖舛地以破敗的姿態矗立至今。「…國軍北投醫院業於九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提出古蹟維修期程計畫並預估將於九十九至一百年分段完成修復規劃設計及古蹟修復工程,俾早日恢復建物原有風華。…」在《臺北市議會公報》〈第七十九卷第二十三期〉中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如此答覆,但時至今日仍是一片荒蕪。臺灣雖小,這樣廢棄的公、私人產權卻也不算少,年久失修的建物不但是治安死角也有崩塌之虞,千萬別隨意莽撞闖入呀!不過除了在周遭居民口耳相傳中,三人成虎為凶宅鬼屋,或許也讓旅人們在旅途中偶遇增添浪漫氣息吧!


參考資料:

洪德俊。北投地方史•溫泉篇(民91)。臺北市: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延伸閱讀:CCC6:Sacred Spi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