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還沒降臨,夕照剛剛籠上大稻埕,初夏微微濕熱的空氣擾攘著。遠方猶有陣陣北管樂聲,馬路上曳著好幾條丈長的拇指粗紅色鞭炮,是為炮場;街巷裡擠滿等待的人群,持香靜候於香案前,正引頸期盼城隍爺夜巡至此。


城隍祭

日治時期台北城隍祭萬人空巷之情景。圖中的隊伍為行列的最前端。

圖片來源、典藏單位: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夜巡」即為道教神祇所為之「暗訪」,是一種在夜間遶境的例行性活動。入夜後,城隍爺派遣部將巡行境內各地訪查是否有邪魔陰煞出沒,並加以驅逐、綏靖地方。雖然陣仗沒有日間遶境時來得大,但夜巡時另有一種肅穆的氣氛。有別於一般神明遶境,通常只有「駐地的王爺請得玉皇大帝玉旨」和「領有玉皇大帝玉旨的代巡」兩種神明得以暗訪,祂們就好像人間的檢調單位,因此只有城隍爺、青山王(靈安尊王)、大眾爺等司法神才會舉行暗訪,菩薩或媽祖等神祇則否。雖然各地城隍夜巡的日期不一、方式各異,但不變的是,暗訪一定會在當地城隍爺誕辰的前夜舉行,誕辰當日另有遶境。以臺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為例,農曆五月十三日是為城隍爺的聖誕,該日下午即有遶境,且於十一、十二日夜晚分南北兩路夜,但近年也曾只在十一日晚間同時繞南北境內夜巡;暗訪時,只有令牌與各陣頭、家將做為代表,霞海城隍本尊在廟內坐鎮,不隨隊出巡。

七爺 八爺

暗訪夜巡時,七爺(左)背雨傘著草鞋、手持火籤或鎖鍊;八爺(右)也穿草鞋帶著鹹光餅,手拿一面上書「賞善罰惡」的虎頭牌。攝於民國100年臺北霞海城隍祭。


暗訪的隊伍一開始是由虎爺和手持葫蘆的引路童子或是報馬仔領頭,後有文判官武判官、春夏秋冬四季審堂1、范(八爺)、謝(七爺)將軍、官將首2八家將3、北管子弟團,最後則是爐主4及頭家轎等。這些家將神官們無不面目猙獰、脖子上掛上一整圈吃了討平安的鹹光餅5供信徒索取;七爺謝必安將軍雙手各持火籤、釘棍或鎖鍊,還背著個雨傘;八爺范無救將軍則是背著個包袱,手裡拿條鎖鏈和寫著「賞善罰惡」的虎頭牌,象徵降祟驅鬼、肅清奸邪,並速速押解惡靈到城隍爺面前審問;這和日間遶境時改持扇子與手帕並不相同。

紙枷

在城隍祭舉行之時,有些信徒為表示自己惡業深重;便會戴上這樣的紙枷隨著城隍遶境以資贖罪。

圖片來源、典藏單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在這樣的祭典中,家將團們踩踏著特有的陣頭步法,走對角兩儀、踩七星,踏八卦,有時還兩兩成對擺出高難度的陣式,擺動手中法器來威嚇群妖,好不威風。等到過了子時,暗訪行程才次第終了,家將們回廟中息偃,待到隔日再與城隍本尊一同遶境:這回探究的可就是人間善惡陰陽了。


註釋:

1 四季審堂:即春、夏、秋、冬四神,於城隍開堂審案時在一旁協助拷問,配有木桶、火盆、金瓜鎚、蟒蛇刑具

2 官將首:臺灣民俗中陣頭的一種,本是地藏王菩薩的護法,因其為「諸官將之首」,故稱「官將首」。

3 八家將:臺灣民俗中陣頭的一種,屬於文武陣中的武陣。八家將代表眾神的化身,負責捉拿妖魔鬼怪;各地八家將組成人數不一,四季審堂與范謝將軍等都算是八家將的一員。

4 爐主:移民社會早期祀神往往只有香爐(代表香火),沒有神像,負責看管香爐、早晚負責上香的人稱為「爐主」,後來演變為在神前擲筊選出籌辦年度祭典的負責人。

5 鹹光餅:又名平安餅,外型近似甜甜圈,餅中空心以便串成一串,是暗訪時的應景食物。


參考資料:

黃柏芸(民95)。台灣的城隍廟。臺北:遠足文化。

台北霞海城隍廟


延伸閱讀:CCC8:夜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