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顯瑩╱2009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橋接計畫典藏故事徵文活動 第三名作品
五千多年前,當文字在人們靈光乍現中具現,彷若黃河奔放的思維與兼容並蓄的特質,註定了漢文字的演變,是一場不可預期的驚艷---從石鼓文到隸篆行楷,文字在天高地闊的土地上,不僅是傳情達意的工具,更是一種藝術的揮灑。於是,儘管我們因為時空轉換,無法盡曉字句間的意義,但面對精采絕倫的文字篇章,無須言語,都能感動於那勁筆柔紙上宣洩的真情。
文字透過筆墨紙硯,讓發生在千古以前的故事,跨越時空,而這些經典中的絕響,我們更何其有幸在國立故宮博物院裡與其相遇,只不過,上萬件的珍藏那可能一年半載看得完?
為了讓文物珍藏以更利的方式讓大眾欣賞,同時以先進技術保存這些藝術古物,國立故宮博物院自2000年起,積極將故宮典藏的文物數位化,利用先進數位科技,將一件件獨一無二的珍品,數位典藏,也讓我們社會大眾透過電腦與網路,清清楚楚地欣賞和研究,而這其中當然包括了故宮重量級的書法典藏--唐懷素『自敘帖』。
懷素『自敘帖』全幅縱28.3公分,橫755公分,總計126行,702字,通篇以草書寫成,筆勢如行雲流水,卻又不擇地變化奇絕,深受當世及後代書法家的推崇,今故宮院內版本,為宋代鑑藏大家蘇舜欽所藏,從卷後大曆十二年(西元777年)紀年字樣,推算約為懷素四十一歲作品,歷經盛世與戰火,直至今天,這件作品已經悠悠度過一千多年的歲月。
從〈自敘帖〉所述文句,我們可以想見一千多年前,懷素的草書造詣已經頗有盛名,許多聞人名士贈之以言,尤其是書法名家顏真卿對他的讚美,更篤定了他的藝術成就。
能受到當世的肯定,懷素內心,想必激昂澎湃,於是他濡墨縱筆,從早年的學習書法歷程,述及當時名人對他的讚頌,筆隨意到,卻又不拘一格,而他更胸有成竹的對草書的神似與形似,做了最傳神的描述:「馳毫驟墨列奔駟,滿座失聲看不及」,彷彿看見他落筆驚人的速度;「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初疑輕煙淡古松,又似山開萬仞峰」、「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拔山伸勁鐵」點出了他柔中帶剛、剛中有柔的筆法;「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彰顯了他字體的靈動,也展現了他自信豪邁的氣勢,堪稱是草書藝術登峰造極的表現。
這份故宮的絕世典藏,在數位化之後,不再只是玻璃櫃裡展品------2007年,故宮正館改建完成,正館大廳的天窗上,正是這卷「人人欲問此中妙」的神品。
談到這個創意,當時負責設計故宮改建的創意總監許清揚說,當初在設計這面天窗時,除了希望利用天窗引光入內,同時也希望能將故宮的元素帶進新的建築裡,傳達故宮Old is New的精神。
在幾番挑選之後,終於選定懷素的<自敘帖>。設計師先測量出每一片天窗的尺寸,再將數位化的字帖在電腦上不斷嘗試縮放的比例。由於每行的字數不一,字體大小也不一致,在放大的時候,最大的挑戰就是必須避免字體被建築結構切割,以確保字體的美感。
<自敘帖>以細筆勁毫揮灑,如繞指柔的銀線,墨的深淺濃淡,攸關作品呈現的完美度,因此必須通過嚴謹的先進數位印刷與故宮專業人員的審核,當成品安置在兩片強化玻璃間,彷彿像一幅畫作展示在天窗上。隨著天光雲影的變化,字體也呈現出不同意境,參觀者隨著手扶梯或上或下,可以盡情的慢慢的欣賞。
曾經有一位日本建築師在清晨拍下實景,那時候的天空澄澈,就像一片潔淨的宣紙,而懷素的自敘帖濃淡有緻的墨色,清晰細緻的筆韻,在光的布幕中流轉,令人產生無限的敬意與喜悅。
今天,無論陰晴圓缺,都能在故宮大廳盡覽鐵畫銀勾的磅礡之作,在天光雲影的襯托下,乾隆皇三希堂精鑑印清晰可見,彷彿穿越時空,這位熱愛藝術珍寶的皇帝,在今天仍然為這件的珍貴與驚喜掛保證。
如此精湛的書法作品數位化,從前置作業、儀器校準、影像擷取、後製處理、輸出與檢驗到儲存管理,是一系列冗繁的過程,尤其在顏色上的要求,更是一大挑戰,相較於一般數位典藏的目的,故宮書畫『求真』的數位典藏條件,可謂近乎苛求。
面對稀世珍寶與肩負古蹟重生的使命,故宮數位典藏作業備嘗艱辛,修圖的過程更是傷眼、傷神,「我們只能一點一點慢慢地修。」負責修圖的人員表示,老件難免有破損或汙點,每當遇到這些疑問,就必須匯診各方專業與故宮的專家,修圖後,還必須列印校正。
故宮典藏數位化的過程辛苦,但在應用與加值的成果上,卻是令人驚艷,誠如參與計畫的書畫處劉芳如科長所說,這是「讓古老脆弱的文物可以透過現代科技,以另一種方式重生。」讓精緻不凡的歷史珍寶,不僅震古鑠今,更能走進現代生活中,展現藝術的精湛,化身時尚的魅力!
參考資料:
1.張清治,〈千古醉人一僧書-談懷素草書自敘帖〉,《故宮文物月刊》,1卷11期(1984.02),頁 14-29
2.何傳馨,〈懷素自敘帖在明代之流傳及影響〉,《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中國藝術文物討論會論文集,書畫》,(台北:故宮博物院,1992),頁 661-684
3.台灣光華雜誌十月號<真跡假筆話仿畫>文╱朱立群2009/10/21
4.台北市都市更新處,<2008年都市彩妝成果彙編>,(台北市都市更新處,2008)頁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