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臺灣民風素以縱橫剽悍著稱,拓墾的先民們為了爭奪水源與土地,結為鄉黨自保,周旋於匪徒、海盜、原住民之間勉力求生,各族群間又常發生大大小小的武裝械鬥,地方官往往束手無策,只能任其坐大。乙未戰爭時,這些地方豪強紛紛組織民兵抵抗日本以保衛家園,即使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宣布平定全島後,許多義勇軍猶結壘頑抗,不願接受日本統治。臺灣總督府遂以征討土匪為名義出兵掃蕩,各地「匪首」也聚眾反擊,其中著名的有簡大獅等人聯合攻打臺北城、外號鐵虎的柯鐵在雲林鐵頭山屢挫軍警、林少貓在高屏等地攻陷官署劃地分界等等。洪棄生在《瀛海偕亡記》中將此三人並稱為「三猛」,以他們的事蹟為首,記敘當時一連串臺民武力反抗事件。這三位首領後來都在二十世紀交替時身故,象徵著此階段於臺灣民主國遺緒之下的民間武裝抗日發展到達尾聲。但是不滿臺灣總督府高壓統治的聲浪仍暗中延續積聚,數年之後猛然在北埔、土庫、林圯埔、苗栗、六甲、西來庵等地揭竿而起。


武器

反抗者使用的各式武器。臺灣總督府法務部編纂,《臺灣匪亂小史》,大正九年,(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