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魚種--巨海蝠魚

Malthopsis gigas

巨海蝠魚背面及腹面,何宣慶攝。

巨海蝠魚之正模標本本(Holotype),背面及腹面。攝影:何宣慶。

1905年時美國學者Gilbert發表一採自夏威夷群島的新種喬氏海蝠魚(Malthopsis jordani),隨後本種亦發現於日本及台灣。一直到一百年後,筆者廣泛鑑定印度西太平洋所採獲的標本,認為過去在夏威夷以外的地方所記錄的喬氏海蝠魚應該是不同的物種。於是筆者回到最原始的點,開始檢視所有的已知標本包含模式標本,並且逐一比對所有特徵,發現過去所記錄的喬氏海蝠魚應該有兩個種,夏威夷的標本為真正的喬氏海蝠魚,但其他地區的紀錄應該是一新種,並依照該種之特徵—海蝠魚屬中體型最大者,命名為巨海蝠魚(Malthopsis gigas)

目前本種的相關論文已獲接受,並將於日本國家自然與科學博物館期刊(Bulletin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e and Science)
中刊出。文中並確認喬氏海蝠魚不僅是夏威夷的特有種,且其分布地點更是狹窄,僅在派洛洛海峽(Pailolo Channel)深度185-512公尺處採獲,因此建議應做一些適當的保護措施。

喬氏海蝠魚,何宣慶攝。

喬氏海蝠魚之正模標。攝影:何宣慶。

今日的資訊流通速率相對於過去相差百倍以上,因此我們得以在很短的期間內確認過去已經被廣泛接受的物種是否為新種的可能性,但相關的研究仍有待投入更多的人力來進行。以本文為例,所有博物館的喬氏海蝠魚標本均在1977年以前採獲,近30年來完全沒有相關的記錄(包含採集或深海潛具觀測),過去科學界往往認為深海魚的分布廣泛,應該不容易滅絕。但事實上,我們對於這些物種的生態習性所知仍相當有限,若不進行立即的保護措施,很可能有更多的物種會走上滅絕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