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婚俗,除必要儀式外也充滿各種象徵吉慶的物件,如橘子代表圓滿吉祥,桂圓紅棗茶意味早生貴子。隨時間推移,傳統儀式如同戰後新娘頭頂的白紗,從拖地的冗長,變成只到手肘的簡潔。

「牽新娘」是結婚禮俗中「下轎」的環節之一。所謂「轎」在早期真的是紅帳紅頭蓋、以人力扛起的轎子。當轎子在新郎家停妥,轎裡的新娘由小男童捧著象徵吉利與平安的橘子前來迎接。待新娘摸過橘子、在橘子下墊紅包後,便由好命人用八卦米篩或黑傘遮天,牽新娘下轎。

戰後初期臺灣,花轎迎娶的景象仍在,因應時代潮流又多了「汽車」的選項,只是這選項在當時還不普遍。根據文獻記載,一九二○年代中期全臺汽車不及四百輛,一九三○年在臺北街頭奔馳的汽車也沒超過一千輛。一九六一年,當時的國民所得尚不高,國產車廠生產的青鳥小轎車(bluebird)因而幾乎全數賣給計程車行,便有人租來當做結婚禮車。所以翻開老照片,偶爾還會看到印著車行標誌的禮車!當時以汽車迎娶新娘是一種身分的象徵,也吸引沿途人們注意。披著雪白婚紗、低頭微笑的新嫁娘,加上古典線條的轎車,勾勒出一幅戰後新舊交替的風景。


白婚紗

戰後新娘子手上的捧花,變成鮮花搭配長長緞帶的新娘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