壘起千萬金紙焚燒王船烈燄騰空,這樣的景象年年在臺灣的西南沿海與澎湖群島反覆開演,顯示王船信仰遍及許多鄉鎮村莊。此一傳統其源流來自於中國華南沿海,由於地理上高溫多溼使得瘴疫橫行,自古形成了祭拜瘟神疫鬼、再以船隻恭送出海,希冀能驅逐惡疫。在清代逐漸變化為以俗稱「遊天河」的燒船方式來代替送船出海,以免禍延他鄉,原本祭拜的惡鬼也轉化為代天巡狩人間的各路王爺,祈求能消災解厄、賜福添財。王船信仰的共通儀式包含了造船—請王—遶境—祭船—送王等步驟,祭儀時間可長達數月之久,往往需要動員境內各方角頭出錢出力參與,而祭典期間左鄰右舍一同迎王遶境,也有著互助合作與聯絡感情的正面意義,王船祭典能傳承數十年、上百年不絕,實因為其結合民間信仰並能凝聚社區共識,反映出在地的社會文化特色。
燒王船。
(圖片來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延伸閱讀:
CCC4:四季慶典